8月6、7两日,深圳青少年爱乐室内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两场音乐会。作为一位老音乐工作者,听后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自始至终,这支乐队用自己的全身心在表现音乐。闭目聆听,俨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室内乐团在演奏,音质纯净,音色富于变化;睁眼看时,才意识到满台是十五六岁稚气未脱的少年乐手。他们天真而专注的神情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表现力构成一幅近乎完美的音画,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的指挥下完成的。这位长者,就是近年来在深圳乐坛上辛勤耕耘的王家阳。
在王家阳的指挥下,少年乐手们把巴赫的《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表现得十分到位,复调旋律的多声部此伏彼起,形成热情的竞奏。亨德尔的《帕萨卡里亚》与其说是舞曲不如视为一座巴洛克式的宏伟建筑,乐队挖掘出了该乐曲庄重、虔诚、柔美与雄浑的无穷变化。在斯塔米茨的《中提琴协奏曲》中,乐队的协奏十分出色,编织了欢快、安详与热情洋溢的不同气氛。20世纪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小交响曲》在王家阳的演绎下显得极为精彩:首乐章各声部互相呼应,两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对比十分明显;第二乐章的拨奏音质十分纯净;第三乐章悲愤激昂的主题与回忆安慰的主题交相辉映感人至深;第四乐章演奏得气势磅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乐队把鲍元凯改编的四首中国民歌解释得十分成功:河北民歌《小白菜》奏得忧伤而带有幻想,云南民歌《猜调》处理得幽默而俏皮,山西民歌《走西口》则突出了它的悲怆高亢,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被奏得火辣而欢畅。这四首民歌联奏证明了王家阳的指挥具有独立的见解,整场音乐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们知道,训练一支青少年业余乐队是一件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室内乐又是对音准音色要求非常高的一种表演方式,而要调教好一支青少年业余室内乐团,则是难乎其难。王家阳知难而上,于1992年亲自创立了深圳青少年爱乐室内乐团。6年来,这支乐队多次举办音乐会,活跃在深圳的乐坛上。他们还几度赴港演出,在香港备受赞誉。去年,王家阳率团来京演出,乐团的合奏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京城音乐界赞叹不已。今年,我们又亲眼目睹了乐团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国内,深圳青少年爱乐室内乐团处在室内乐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培养音乐人才的方向和训练手段等方面,王家阳闯出的路子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们衷心祝愿深圳青少年爱乐室内乐团生生不已,取得更大的成绩。